浙江有一个生产报警器的公司,规模很大,行业第一了,主打是报警器,各种型号都有,总计有四百多种,可以定制,大批量小批量都可以生产,但定制要重新制做模具,加上安装流程不一样,成本会比较高。 有两个年轻人看好这个行业,想进入这个行业创业,但是如果直接去找这公司老板融资的话,他为什么要培养竞争对手呢?老板的想法是宁愿自己做! 他们一不做二不休,两人一起去这家公司应聘,一个应聘销售,一个应聘生产,成功打入了敌人内部。
工作了一年,该学到的都学到了,该掌握的资源也都掌握了,两人就离职开始商量自己创业的事。 呆了一年,他们知道单纯复制老东家的模式是不行的,人家亚洲第一,投资规模比不了,找不到投资也找不到那么多人。 他们发现老东家最大的问题是型号多、成本高,因为私人定制嘛。要竞争当然要找对方的软肋,他们决定只生产众多型号中工艺最简单的那几个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和老东家打价格战。 看出来了吗?有点小米的意思吧?小米系列产品是不是都是这个路数——手机、电视、平衡车、空气净化器、体重秤、移动电源、插线板、电池、箱包、网络机顶盒、路由器、电饭锅...... 也怨不得魅族的黄章一直对雷军耿耿于怀,套用到这个故事里,从黄章的角度看,雷军就是这两个准备创业的小伙子!
他们不仅这么想,他们也真这么干了,从小米的案例,我们可以看到,这条路是走得通的;很快,他们的公司成立,产品投放市场,因为价格低了很多,质量也还不错,又有一些年轻人熟悉的互联网思维方式,很多客户都被拉了过来。
故事到了这里,只进行了一半,下半场才刚开始。 老东家发现市场上出了竞争对手,当然要关注,一看是自己家出来,内情都了解,不是一般的对手呀,当然要想对策。办法也不复杂,就是以大欺小,打价格战——你便宜我更便宜,亏本也卖。 两个年轻人开的是小公司,本小利薄。老东家亏的起,他们亏不起,怎么办?细想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。 一是对抗,吸引投资,或者与老东家的竞争对手合作,扩大生产,准备打持久站,对手虽然家大业大,但还有其他项目,现金流不多,时间长了也撑不住,可能会让出一部分市场。 二是妥协,直接和老东家谈判,价格战也不要打了,对双方都没好处,白白便宜了客户,不如我把公司卖给你,两家公司合并,垄断市场。 明眼人可以看出来,第二条路才是最优选项,因为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,才能利益最大化。但一开始还是要喊打喊杀,声势要足,融资越多越好,这样手上筹码才多,老东家才能重视你,才愿意和你谈。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两家合并,两个年轻人间接完成了从老东家这里融资创业,最终套现退出实现了财富自由!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点在于—— 1、没有绝对完美的投资方案,你有好点子,对方也会拿出相应的对策;要想笑到最后,就得顺势而变;再强大的对手也有弱点,找到了就等于找到了机会。 2、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,从市场领导者的身上啃下一块肉,最后再卖给他套现
|